產(chǎn)品名稱 |
紫穗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紫穗槐(學(xué)名:AmorphafruticosaLinn.)是豆科落葉灌木,高1-4米。枝褐色、被柔毛,后變無毛,葉互生,基部有線形托葉,穗狀花序密被短柔毛,花有短梗;花萼被疏毛或幾無毛;旗瓣心形,紫色。莢果下垂,微彎曲,具小尖,棕褐色,表面有凸起的疣狀腺點?;ā⒐?-10月。
紫穗槐原產(chǎn)美國東北部和東南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等省區(qū)均有栽培。
若紫穗槐種子不足時,可采用插條繁殖,春、秋兩季均可,但以秋季成活率高。秋末紫穗槐落葉后選用一年生以上的枝條,剪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下端斜切,上端削平,然后插入泥土中并壓實。注意使插條芽眼朝上。若遇土壤干燥,須先澆水后扦插,插后要保持土壤濕潤。
播前苗床按行距20-30厘米開出淺溝,溝深3-5厘米,寬6-8厘米,把經(jīng)處理的種子條播于溝內(nèi),播后覆土2厘米厚,并稍加鎮(zhèn)壓,用水噴透。播種量為4-8千克/畝(未浸水時的重量)。
間苗一般播后5-7天出苗,15天齊苗。苗高5-6厘米時進行次間苗,去劣存優(yōu),并達到均勻分布;當(dāng)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第二次間苗,要求株距保持10厘米,每畝育苗8萬株左右。
撫育紫穗槐的撫育管理要求不嚴(yán)格。一般造林后,每年應(yīng)對幼林除草松土1-2次,隔年應(yīng)割1次。以收割綠肥等為目的的紫穗槐林,在造林的年平茬后,可適當(dāng)進行林糧間作,促發(fā)幼株生長,第二、第三年,在平茬合適時培土,以擴大根盤,爭取多萌發(fā)枝條,芽旺條多。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