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北五味子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北五味子是藥用植物,分布集中在黃河流域以北,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山東,其中東北是五味子集中地區(qū)。主產(chǎn)于東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實干品,商品習(xí)慣稱為“北五味子”。新鮮的北五味子果為鮮艷紅色的漿果,多汁、味酸而微澀,有花椒氣味。
五味子為木蘭科落葉木質(zhì)藤本,高達8cm,高可達15cm。莖柔軟堅韌,右旋纏繞于其它喬、灌木上生長,在森林內(nèi)屬層間植物。根系發(fā)達,主根不明顯,有密集須根。還有大量的匐匍莖分布于土壤淺層,橫向伸長,也稱走莖,上有節(jié),節(jié)上有芽,產(chǎn)生萌蘗,長出地面,形成新株,擴大種群。
五味子老藤皮暗褐色,幼莖紫紅色或淡黃色,密布圓形凸出的皮孔,單葉互生,倒卵形成橢圓形,長5-9cm,寬2.5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葉緣有具腺點的疏細齒。葉面綠色,有光澤,葉背淡綠色,沿脈有疏毛,葉柄長2-3cm,葉柄及葉脈紅色,網(wǎng)脈在表面下凹,在背面凸起,背面中脈有毛;無托葉。
芽為單芽或混合芽,混合芽內(nèi)著2-3朵花,也有4-5朵花,雌雄異株,花被6-9,乳白或粉紅色,雄花具雄蕊4~5(6),無花絲,,長約2mm,雌蕊的心皮離生,集合排在凸起的花托上,花藥聚生于圓柱狀花托;果期花托伸長成穗狀聚合果,似長果序。果為聚合槳果,近球形,成熟時為艷紅色,徑約1cm,有1-2粒種子,腎形,淡桔黃色,表面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五味子花的雌雄比例是變化的,受植株年齡大小,長勢強弱,營養(yǎng)狀況和光照的影響。實生苗次開花時,多為雄性花,以后雌性花增多。雌花多生于蔓條的上部,而下部多為雄花。上層郁閉度為O.8-0.9的落葉松林下,五味子天然群叢98%為雄花,而附近林中空曠地上,生有少量闊葉小喬木的地方,80%的五味子植株,開有多數(shù)雌花,而雄花數(shù)較少。一天中平均日照強度在28000lux左右有利于雌花形成。而低光照強度的10000lux(日均)則不利于雌花的形成,雄花數(shù)量明顯多于雌花。即使是同一枝蔓,頭一年開雌花45朵,而第二年則開39朵雄花。
五味子:呈不規(guī)則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有的表面呈黑紅色或出現(xiàn)“白霜”。果肉柔軟,種子1~2粒,腎形,表面黃棕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酸;種子粉碎后,有香氣,味辛、微苦。南五味子: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干癟,皺縮,果肉常緊貼種子上。種子1~2,腎形,表面棕黃色,有光澤,種皮薄而脆。果肉氣微,味微酸。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