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蘭考縣桂花,開封桂花,河南漯匯區(qū)桂花,澗西桂花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栽培方法:桂花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偏酸性砂質(zhì)壤土中生長,不耐干早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好0℃以上,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溫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澆水:做到適時適量的澆水,掌握“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一般夏季澆早晚;冬季中午澆;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發(fā)生前少澆,陰雨天少澆,夏秋季干旱天氣需多澆。
施肥:春季發(fā)芽后,約每隔10月一次施用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促使萌芽發(fā)枝。7月份以后施以稀薄的腐熟雞鴨糞水或魚雜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過磷酸鈣,促進發(fā)芽分化。9月初施后一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則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別是磷肥不足,則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
桂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桂花造景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jīng)被應用,至明清時期,桂花成為私家園林造景的主要材料,到現(xiàn)代桂花在園林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應用的形式和手法也更加多樣化。
我國古典園林中,多將桂花種植于窗前、院中、路旁、池邊等與各種地形、山石、建筑結合起來構成傳統(tǒng)的園林桂花美景,起到美化、綠化和香化的效果。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的配置手法多種多樣,有雙桂當庭,在庭院中對植兩株桂花樹,以此作為一種精神寄托;有金玉滿堂,指在庭院中將桂花和玉蘭對植,希望能夠榮華富貴;有玉堂富貴,是指將玉蘭、海棠、牡丹和桂花四種植物相配置,種于庭院里,或者加上迎春稱為玉堂春富貴,寓意喜慶和富貴。玉堂富貴,竹報平安是指將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竹子、芭蕉、梅花和蘭花配置與庭院,稱為庭院名花八品,寓意喜慶、平安、富貴。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