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福新苗圃福建山櫻花苗,山櫻花苗服務至上,婁底山櫻花苗,供應山櫻花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園林用途 |
風景樹 |
冠幅 |
100cm |
落葉與否 |
落葉性 |
生長環(huán)境 |
露地 |
樹齡 |
1年 |
樹形 |
垂枝形 |
樹型 |
垂枝形 |
主要觀賞部位 |
觀花 |
福建山櫻花園林 早春著花,色鮮艷亮麗,枝葉繁茂旺盛,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常用于園林觀賞。以群植,也可植于山坡、庭院、路邊、建筑物前。盛開時節(jié)花繁艷麗,滿樹爛漫,如云似霞,極為壯觀??纱笃灾苍斐伞盎ê!本坝^,可三五成叢點綴于綠地形成錦團,也可孤植,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之畫意。櫻花還可作小路行道樹、綠籬或制作盆景。
鐘花櫻(Cerasus campalunata),又名緋寒櫻、福建山櫻花和臺灣櫻桃等,薔薇科落葉喬木,原產臺灣、福建、廣東等地,日本也有分布。鐘花櫻的得名緣于其花萼形狀,花萼呈鐘形而得名,3~5朵成簇懸垂,形成奇特的鐘形花冠,頗有標志性。花色多為緋紅色,但變異豐富,就我個人的觀察,至少有粉白、淡紅、粉紅、桃花、水紅、深紅、淺紫等色彩,這與大部分櫻花多為粉色或白色有所差別,也表明作為種的鐘花櫻具有廣闊的品種選育前景。
福建省大力開發(fā)鐘花櫻種質資源,通過播種育苗以及品種選育,鐘花櫻也從“養(yǎng)在深山人未識”逐步成為市場的寵兒,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泛推廣,成為開發(fā)為成功的觀賞花木之一。由于福建省以“福建山櫻花”之名推廣,目前福建山櫻花的名氣更大,也是市場常用的名稱,而分類學者初定名的鐘花櫻卻被淡忘,甚至成了福建山櫻花的別名,可見市場的力量。
建山櫻花幼樹的養(yǎng)護管理 閩西北地區(qū)福建山櫻花幼苗遲可于每年3月底前定植,定植間距為60 cm,定植后1個月可成活。每年3—6月是閩西北地區(qū)福建山櫻花生長旺季,葉片茂盛、樹體增高、主干增粗。在此期間,幼樹的主干上將不斷長出側枝、側芽,為了不影響主干增粗長高,要及時抹除側芽。定植后注意做好雜草防除工作,結合中耕松*進行人工除草,保持*壤疏松透氣。幼樹主干較柔弱,當主干長至1 m時需立竹竿支撐,在幼樹生長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綁扎情況,適時解綁,避免產生勒痕,影響主干。如遇夏季持續(xù)高溫,需適當澆水,保持*壤濕潤,但要避免積水導致爛根。幼樹生長至11月,葉片逐漸脫落,主干明顯增粗,高度約達2.5 m。待幼樹完全落葉后進行修剪定干,定干高度為1.6m,定干后將側枝全部剪去,留一單干。入冬前后對幼樹施1次商品有機肥,施肥量約為1.5 kg/株。冬末春初,櫻花長葉初期再施1次緩效復合肥,施肥量150 g/株。
福建山櫻花嫁接繁育 于每年12月底至1月初,選用一年生地徑1.0~1.5 cm的福建山櫻花作為砧木,將砧木截短至20 cm后進行嫁接,選用5~6年樹齡的一年生枝條的休眠芽作為接穗,采用單芽切接法。嫁接后將嫁接植株移植于疏松透氣、肥力較高的泥炭*營養(yǎng)缽中,栽后及時澆水定根,并套上1個透明塑料袋,扎緊袋口,以提高空氣濕度,減少水分蒸發(fā),防止接穗失水萎蔫。嫁接苗培育初期均在塑料大棚內進行,日常管理主要進行澆水和除萌,接穗開始生長后及時去除塑料袋,待株高30~50 cm時移到圃地種植,成活后轉入正常管理。
福建山櫻花果實于每年4月中下旬由青綠色轉為金黃色,閩西北地區(qū)可于4月中旬開始采收,采收的果實放置于陰涼、通風的室內完成后熟,防止鳥食和爆裂。完成后熟的果實呈暗紅色,將果肉洗凈后收集種子,并將種子置于1g/L 60%戊唑多菌靈溶液中浸泡60 min,后將種子清洗、晾干。福建山櫻花播種前需進行催芽處理,將種子與河沙按1∶3~4比例混合沙藏裝袋,儲存于4℃冷藏環(huán)境中,70~80d后胚芽破殼裸露,可進行播種。經試驗對比,行穴盤育種后移栽種植可有效提高成株率。播種后應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壤濕度,但不能積水,30d后苗高可達30cm。
全國山櫻花苗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