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漆樹,大木漆,小木漆,山漆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選擇好造林地。漆樹是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背風向陽的環(huán)境。因此,漆樹造林地要選在土壤肥沃疏松、水分供應充足且能排水、相對濕度較大的地方。凡是能生長麻櫟、白楊、化香、核桃、杉木等樹木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種漆樹。山頂瘠薄地、迎風坡地、低濕地和黏重土壤,不宜種漆樹。
漆樹可用播種和埋根兩種方法育苗。兩者各有其優(yōu)缺點。種子外皮堅硬附有漆脂,水分很難進入。產區(qū)群眾采用“開水燙種,堿水脫脂,浸泡種殼,溫水催芽”的方法。處理后的種子進行撒播或條播,每畝可出苗6000株左右。埋根育苗一般在立春后進行。選擇健壯母樹,在距樹干 1米以外、順根延伸方向挖取0.5~1厘米粗的側根,剪成約20厘米長,捆成小捆,埋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催芽。約 1月后,即可放入苗床育苗。從出圃的良種壯苗根部修剪下適量的苗根,較之挖大樹根苗更節(jié)約勞力,埋根成活率可提高30%左右。采用丁字形芽接法繁殖漆樹苗,操作簡便,工效快、成活率也高。
春季是主要的造林季節(jié),但春季干旱多風的地區(qū)宜在秋季造林。造林密度視立地條件和品種而定,一般樹冠寬闊的品種(如大紅袍)每畝30余株;冠幅中等的品種(如陽高小木)每畝50余株;冠幅小的品種(如火罐子)每畝 100株左右。70年代以來進行了飛機播種營造漆林的試驗。漆樹與華山松或油松混播,效果良好。由于漆樹萌芽力很強,當經過若干年采割漆液的大樹樹勢衰退時,可對之進行萌芽更新。
較普遍的病害是毛氈病,可引起被害部位變形。發(fā)生在苗木莖、葉部的炭疽病可引起被害部變黑,枯死。害蟲有漆樹瘤葉甲、密點跳甲、野漆寬胸跳甲等,能致樹勢衰弱,影響漆產量。
用途 漆樹的主要產品是生漆。它也是用材樹種。邊材灰白色,心材黃綠色,色調鮮艷悅目,年輪明顯。耐腐、耐濕、少見蟲害。宜作樁木、坑木、電桿和家具用材,也可作細木工制品及建筑物的室內裝飾。果實的中果皮含有漆脂(俗稱漆蠟),其主要成分飽和脂肪酸是制造肥皂的優(yōu)良原料。漆仁油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不干性油,可用作油漆工業(yè)原料,也可供食用。葉、花、果實和干漆可入藥。
有資料記載:漆樹屬于落葉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而粗糙,呈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粗壯,頂芽大而顯著,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常螺旋狀排列。有小葉4—6對,葉軸圓柱形,開花時外卷,花絲線形,乳白色。果序下垂,核果腎形或桶圓形;外果皮黃色無毛,光澤,成熟后不裂。中果皮蠟質,具樹脂道條紋,果核棕色,與果同形,長約3毫米,寬約5毫米,堅硬。漆樹的花期在5至6月,果期在7至10月。中國的古代人,采集漆樹樹皮所分泌的汁液,加工成大漆,涂在木器的表面上,既美觀又可以防蟲蛀,是保護木器的好材料。漆樹在北方并不多見,多生長在南方的閩南地區(qū)。目前,在本溪所發(fā)現的漆樹,主要是思山嶺一帶較多,比如:思山嶺的拉蓋子障城,思山嶺后山的障城里外就有多棵漆樹;在南芬細河西的山腳下,就有一大片漆樹。這是一位已經過世的老人,當年被南方來賣樹苗的騙子給騙了,買的是家核桃樹,樹苗長大后卻變成了一大片漆樹。在臥龍的小峽谷里,也有人發(fā)現過漆樹。
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Stokes) F. A. Barkl.),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錄入的有毒植物,葉子和莖的汁液富含漆酚。對生漆過敏者肌膚觸摸可導致紅腫,出紅疹,瘙癢等表現,誤食導致激烈影響,如口腔炎、潰瘍、嘔吐、拉肚子,嚴重者可發(fā)作中毒性腎病。在本溪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漆木咬了八木消”。那什么是八木呢?這種灌木植物在本溪有很多的,名字有好幾個:八木條子、馬尿梢子、珍珠梅等。珍珠梅的名字當然是很美的,就連北京的綠化帶里,都有珍珠梅,因為開出的白色花,很像成串的珍珠,便有了這個美名。方法是用珍珠梅的木干來熬水,擦洗患處,效果很好。還有就是使用杉樹的枝葉熬水來擦洗患處。民間治療?。?br />
(1)服用藥物;
(2)涂抹抗組胺軟膏、艾洛松或許爐甘石洗劑;
(3)杉樹皮加上樟樹葉煎成湯洗過敏部位;
(4)可用韭菜烤熱擦患處,或用肥皂水或碳酸氫鈉溶液洗刷;
(5)涂抹蜂蜜。
育苗環(huán)境概況 小隴山百花林場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qū)利橋鄉(xiāng)境內,東經106°15’~106°30’,北緯34°16’~34°25’之間,地處秦嶺南麓中山峽谷地貌區(qū),屬嘉臨江上游紅崖河源頭區(qū)。地勢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在26?!?5。之間,海拔1442~2489m之間,境內有一條由北向南走向的溝系,構成相對立的紅崖河支流水系。境內屬暖濕帶大陸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0.9℃,相對濕度69%,極端高溫38.3℃,極端低氣溫零下18.2℃,無霜期184d,平均日照2098.7h,年降水量800mm。土壤以山地棕壤及山地褐土為主。
播種育苗。小隴山及天水周邊地區(qū)春播于3~5月份進行,選擇肥沃砂壤土做苗床,施足底肥(每667m2施農家肥3000kg、復合肥50kg),開好排水溝,按25cm行距開3cm深的溝條播。每667m2用種5kg,產苗在2萬株。 漆樹的根具有很強的萌芽和發(fā)根能力,用其根段進行扦插繁殖是一種的育苗方式,尤其是對某些花而不實的優(yōu)良漆樹,插根育苗也是主要的繁殖方法。插根收集。在漆苗出圃時,收集修剪去掉側根或苗圃留下的殘根,也可在1~5年生的漆樹植株5m以外挖取部分根系作插根。在收集的根系中選取直徑0.5~1.5cm,剪成12~15cm長,分徑級并對齊頭捆成小把,隨即轉入催芽。插根催芽。在苗床上按東西方向挖深20cm、寬25cm、北面垂直、南面傾斜的溝,把插根把大頭朝上在溝中略向南傾斜直立排放,把與把之間應相距5cm,插根把排好后立即覆土,土壤應高出插根把3cm。經20~30d即可分批選取發(fā)芽的插根進行扦插,插根操作。在苗床上每隔40cm開20cm的溝,溝的一邊修成50℃左右的斜坡,將已發(fā)芽的插根,在斜坡上大頭朝上,每隔15cm排放1根,覆蓋土壤時使插根與床面齊平而綠葉露出床面,稍加壓力,使插根與土壤密切接觸,以利插根成活。插后管理。漆苗忌雨澇積水,除了圃地要做成高床深溝外,雨后要排除圃地積水。苗木封前每隔15d要進行中耕除草和施肥1次,干旱時適量灌水,9月下旬施磷鉀肥1次,此后要停止施肥灌水。當年苗高達60~100cm,地徑1cm左右,即可出圃造林。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