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2公分秋月梨樹苗,3公分梨樹,4公分梨樹,5公分梨樹 |
面向地區(qū) |
產地 |
山東泰安 |
|
園林用途 |
結果 |
品種 |
秋月 皇冠 黃金梨 |
品種純度 |
95% |
繁殖方式 |
嫁接苗 |
應用場景 |
其它 |
級別 |
良種 |
梨樹喜光。光補償點高。降水量要求在不同梨系統間差別較大。國內白梨產區(qū)的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900毫米的范圍內。但沙梨高度耐濕,在年降水量800毫米-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生長良好,易獲豐產。洋梨原產夏子氣候區(qū),耐旱性強,在南方栽培時枝條易徒長,病害嚴重。不論任何系統的梨,果實成熟前雨水過多,光照不足,均會降低果實品質。
梨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濕澇和鹽堿。土壤含鹽量低于0.2%,PH值在5.8-8.5范圍內,均能栽種梨樹。但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上或輕壤上為理想。土壤過于瘠薄時,果實發(fā)育受阻,石細胞增多,肉質變硬,果汁少而風味差。梨著果期間忌大風。沿海地區(qū)7-9月間的臺風對果實為害很大,尤其是果大柄短的品種受害嚴重。
育苗和建園
1、育苗梨苗都用嫁接法繁殖。適于江淮流域的砧木主要是杜梨和豆梨,此外還有沙梨的種。杜梨抗旱耐濕,也耐鹽堿性土壤,淮北地區(qū)應用較多,南方也可采用。作洋梨砧木時,果實有時易發(fā)生黑頂病。豆梨耐澇抗旱,并抗腐爛病,在粘重土上生長良好,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用作砧木,惟幼苗期生長較慢。沙梨種耐濕、耐熱,抗旱力稍弱,幼苗前期生長快,是南方溫暖多雨地區(qū)的常用砧木。每千平方米播種量,大粒種子2.3公斤-3.0公斤,小粒種子1公斤-l.5公斤。種子秋播或經沙藏層積處理后春插。層積溫度保持1-5℃,層積天數一般50-70天。此外,杜梨還可利用根率作砧木,按一定株行距栽植后,經2-3年即能就地嫁接成園。也可利用苗圃起苗后的殘留根段,進行根接插育苗。
近年,我國已選育出中國梨的矮化、半矮化和半喬化的中間砧類型S5、S2和S3等,現正在各地試栽。
梨砧木實生苗前期生長較慢,而當年芽接時要求砧木粗度至少在0.6厘米以上,故當年嫁接率一般較低。生產上可對砧木苗采取勤施肥水,適期摘心和噴布百萬分之五十(50npm)赤霉素溶液等措施,促進砧木苗加速增粗,以提高嫁接率。
當年秋季嫁接多用芽接法,如芽接沒有成活,第二年春天可用枝接法補接。對芽接成活苗,在8-9月間進行圍內斷根或冬季剪主根移栽,可促進側根的生長,提高出圃苗的標準,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
2、建園梨品種較多,其適應范圍各不相同。江淮流域宜根據各地氣候條件的差異加以選擇。大體上淮北地區(qū)適宜發(fā)展白梨系統的品種和洋梨品種,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適于發(fā)展沙梨系統的品種。根據交通條件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同時根據授粉要求,選擇好授粉品種。授粉品種與主栽品種的比例一般為1:(3-8),也可同時栽植兩個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間應能相互良好授粉。
苗木以落葉后秋栽為宜。秋栽苗木成活率高,緩苗期短,第二年生長旺盛。如遇冬旱缺水,則宜春栽。栽植距離依樹冠大小而異。大冠形品種,如在梨、白酥梨、太平梨等,株行距應大,為(4-5)米×(5-6)米;中冠形品種,如鴨梨、雪花梨、巴梨等,宜(3-4)米×(5-6)米;小冠形品種,如菊水、晚三吉、黃花梨等,株行距可進一步縮小為(3-3.5)米×(-5)米。采用S5、S2和S3矮化中間砧的梨苗,株行距可縮小到(2-3)米×(3-4)米,以充分發(fā)揮密植早產的優(yōu)勢。沿海風大地區(qū)建園同時應營造防風林,以減輕風害,確保豐收。
梨樹苗
整形和修剪
1、整形根據前述梨樹有關生長習性,生產上多推廣采用疏散分層形樹形,遇有主枝分枝角較小,中心于上難以配置上層主枝的情況,也可不留中心干,而培養(yǎng)成多主枝開心形的樹形。
采用疏散分層形樹形時,對枝條開張角度小、發(fā)技少的梨樹品種,層主枝可適當多留1個,或在中心于上保留大型輔養(yǎng)枝,以充分占有空間。同時可培養(yǎng)2-3層主枝,需保留稍多的主枝數,全樹保持6-8個主枝,依品種和樹勢而異。副主枝也應適當多留,以盡早擴大結果部位。干性強、枝條直立易抱合的梨樹品種,易發(fā)生上強下弱及外強內弱的現象,整形中要特別注意控制各級枝頭的光瑞優(yōu)勢和上升速度。同時注意培養(yǎng)主枝背后及兩側的新生枝條,以抑制先端的旺長。
發(fā)枝很少的部分日本梨品種,主枝應保持較大的開張角,以增加發(fā)枝數量。采用拉枝、撐枝開張主枝角度時,要注意避免劈裂。"里芽外蹬"增大延長枝角度的方法,在成枝少的梨品種上不宜采用。生產上應用較多的方法是背后枝換頭,有時需經多次換頭才能開張角度。鑒于梨樹大量結果后,主枝易開張,故一般只要求保持適當的開張角度(55度-60度),并使基角開張即可。在主枝上選留副主枝的芽位時,除注意距離外,要將剪口芽第三芽的位置留在需要發(fā)枝的方向,并將內向的第二芽摳除。
成枝力低的梨樹品種除適當多留骨干枝外,主枝、副主枝各級骨干枝的延長技不宜每年輕剪長放,否則下部小枝易早衰。對其他輔養(yǎng)性枝條幼樹期應盡量留用,使轉化利用,提早結果,以后再根據其對骨干技的影響或疏除或縮剪,控制增粗。
采用多主枝開心形樹形時,干高50厘米-70厘米,主枝3-4個,斜直向上生長,無中心干。在主枝上再向外分生副主枝,共3-4層。
2、修剪幼齡期梨樹的修剪除按整形要求培養(yǎng)各級骨干枝外,其余枝條要掌握少疏多留,以盡量擴大結果部位,克服梨幼樹枝條稀疏和上強的現象。同時積極培養(yǎng)大、中、小各類結果技組。正常條件下,梨花芽容易形成。培養(yǎng)結果技組時,年對生長枝留4-6芽(中國梨)或留6-8芽(洋梨)短截,第二年對先端長枝去強留弱,后部即能形成短枝花芽開花結果。對所留長枝繼續(xù)留4-6芽或6-8芽短截,即可形成良好的結果枝組。對生長勢強,花芽較難形成的品種,宜采用先放后縮的方法培養(yǎng)技組。枝條經長放后,生長勢轉緩,待后部形成花芽后,再進行回縮或短截。
進入初果期后,樹形已基本形成,此時應對中心干落頭開心,控制樹高并改善上層光照條件。同時逐步清理各類輔養(yǎng)枝。
為維持盛果期樹穩(wěn)定的產量,單株或單位面積上每年應保持一定的總枝量,其中長枝應占10-15%,并在樹冠內外分布均勻。當枝組上果枝較多時,除適當回縮外,可按預備枝與結果枝(2-3):1的比例剪留果枝。做到大年樹重剪長、中果枝,留作預備枝,同時輕剪生長枝促使成花;小年樹基本不剪果枝,并充分利用中、長果枝和膠花芽枝結果,同時重剪生長枝,促使來年生長新梢而少形成花芽,減少大年的成花量。當骨干膏角度開張過大,致枝頭下垂或大、中型枝組結果部位外移嚴重,后部光禿時,要及時回縮疏枝,抑前促后,使更新復壯,維持樹勢,延長盛果年限。
對不同品種類型的短果枝群進行冬剪時,要依果臺枝抽生的情況及其連續(xù)結果能力的差異區(qū)別對待。梨短果枝結果后,一般發(fā)生回-3個果臺副梢(即果臺枝),以2個居多。果臺枝可長可短,也有不發(fā)的。此外,有的品種果臺基部的隱芽也能抽生成枝,從而形成密集的短果枝群。當果臺上抽生2個果臺枝時,可保留1個,疏截1個,根據果臺枝生長的強弱和花芽有無采用截長留短、一截或疏弱留壯,使交替結果,穩(wěn)定產量。短果枝群上的分枝數不直超過5個,也不直使各芽同年結果,花芽葉芽比以2:3為妥。果臺上如不發(fā)副梢的,可破果臺或去果臺修剪,促使下部發(fā)生更新枝。對易發(fā)枝過多形成簇生狀短技群的品種要細致修剪,去弱留強,防止早衰。
進入衰老期后,梨樹內膛容易發(fā)生徒長技,可用來形成新樹冠,繼續(xù)結果。缺乏適當的徒長枝時,可選骨干枝的適當部位進行露骨更新、剪鋸口下應留角度適宜的枝,加以短截,其下枝條也相應地進行短截,以提高復壯能力。梨隱芽壽命長,數量多,樹冠更新的效果優(yōu)。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