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藝石業(yè)石雕土地公石雕大象-石雕麒麟
產品別名 |
石雕土地公,清藝石業(yè),石雕大象,石雕麒麟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地 |
福建 |
規(guī)格 |
其它 |
材質 |
石材 |
工藝 |
雕刻 |
是否專利貨源 |
是 |
適用場景 |
宗教廟宇 |
適用場所 |
其它 |
制作方法 |
純手工 |
我們對土地公的認識,應該從小時候看西游記里的,那個可愛的花白胡子老爺爺,一不留神就從地里冒出來。土地公就是我們常說的福德正神,也有叫做福德爺、伯公、大伯爺、后土或簡稱土地。 關于福德正神的傳說有很多,
據傳福德正神本姓張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為孝順的小孩;三十六歲時,當上朝廷的總稅官,為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享年一零二歲。神奇的是,他死后三天后,容貌都沒有改變;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牠,過了不久,居然由貧,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于是合資建廟并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牠。另傳土地公為周朝士大夫的家僕,為避免讓小姐受凍,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只穿單薄的衣物,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就在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謝祂的恩德,于是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后世尊為土地公。
福德正神一般稱為土地公,土地公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鬚、白髮,笑容可掬,地方員外打扮,一手拿元寶,一手執(zhí)如意或柺杖,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范。
按自古土地之神為社神。社神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神,自君王以至平民百姓,都得對牠立社祈求,以祈社稷、天下之福。因大地孕育萬物,所以「土」之功德浩大,封土立社,祀五方之土神,以為祈福。祭祀土神分為春、秋兩祭,春祭為二月初二(頭牙),秋祭為八月十五日(中秋)。
「有土斯有財」這句話,說明了現今和古代的土地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價值觀。而在民間對「土地神」的祭祀也就成了一種相當廣泛且普遍的信仰;從「田頭田尾土地公」、「莊頭莊尾土地公」,甚至是「街頭街尾土地公」等等的諺語,都可以印證福德正神在社會上所扮演的重要地位。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