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白蠟樹基地速生白蠟
白蠟 科名:木犀科 屬名:白蠟屬 學名:Fraxinus chinesis 形態(tài):落葉喬木,小枝光滑;冬芽黑褐色,被絨毛。葉為羽狀 “白蠟”,即由白蠟蟲分泌的蠟質,熔點較高,顏色潔白,是我國的特產之一。 白蠟分布:江蘇大豐林業(yè)基地(白蠟樹實驗區(qū)),山東濟寧(白蠟基地),河南(白蠟繁育基地) 用途:可制蠟燭或藥丸外殼,又可用來涂蠟紙,密封容器等。 峨眉山白蠟起源于隋唐時期。相傳隋末唐初藥王孫思邈(581-682)曾兩次來峨眉山踏深山攀懸崖采集各種中草藥,一日在大峨寺后山上發(fā)現一棵樹上長有很多果果,果果下方都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嘗之如密。繼后又發(fā)現樹枝條上有小蟲(白蠟蟲),不久樹條上又長起白雪(就是蠟花)。后小蟲變成蛾飛出。經試驗,蠟花治傷療瘡有奇效于是藥王動員山民培養(yǎng)此蟲,以至產蟲、產蠟,這就是峨眉山白蠟的起源。 白蠟除藥用外,我國人民還發(fā)明用白蠟制成蠟燭照明。到了唐代佛教盛行,峨眉山作為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香火鼎盛,慕名前來朝山燒香的僧人和拜佛的教徒絡繹不絕。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