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羅非魚苗批發(fā)價格彩虹鯛魚苗水產養(yǎng)殖
產品名稱 |
紅羅非魚苗批發(fā)廠家,紅羅非魚苗批發(fā)繁育基 |
面向地區(qū) |
|
品種 |
彩虹鯛魚苗水產養(yǎng)殖 |
紅羅非魚主要品種及養(yǎng)殖要點 紅羅非魚,又稱紅鯛、彩虹鯛,因其體色紅,型似真煙,體腔無黑膜,肉質鮮嫩,且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好,頗受消費者喜愛。以色列、美國、泰國、菲律賓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都有紅羅非魚的養(yǎng)殖。我國大陸早引進紅羅非魚是1973年,1981年從臺灣重新引入紅羅非魚并進行了選育和養(yǎng)殖推廣。20世紀90年代初,有關部門引進和選育了不同品系的紅羅非魚,推動了紅羅非魚養(yǎng)殖,現(xiàn)紅羅非魚已成為沿海和內陸水域池塘和網箱養(yǎng)殖的主要對象。 一、生物學特性 體型、體色:紅羅非魚是羅非魚中一雜交變異種,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系其雜合性不同。體色有粉紅、紅色、橘紅、橙紅、橘黃等,其后代或分離出黑色;體型有尼羅羅非魚型、奧尼魚型、莫桑比克魚型等。 生活習性:與其它羅非魚一樣,紅羅非魚屬熱帶廣鹽性魚類,耐低氧,窒息點較低,對鹽度適應范圍廣,可在鹽度0-30‰生活。適溫范圍15℃-38℃,致死溫度低7℃,高42℃。食性為雜食偏植物性,天然條件下以浮游植物為主,也攝食浮游動物、底棲附著藻類。寡毛類、有機碎片等。人工投飼可直接用豆餅、花生餅、黃粉、米糠、玉米粉、魚粉、配合飼料等。紅羅非魚生長快,個體大,當年苗種可長至150-750g。魚苗經100-120天可達性成熟,性成熟個體因品
系不同有所差異,如星洲紅魚和彩虹煙初次成熟個體300-400g,屬多次產卵類型,成魚每年產仔約300-2000尾。 二、紅羅非魚主要養(yǎng)殖品種 根據(jù)選育者品系來源和選育技術不同,國內紅羅非魚養(yǎng)殖品種主要有: l、紅尼羅魚:該魚體型與尼羅羅非魚相近,體色橘紅或橘黃,經珠江水產研究所選育后背高、體厚、生長較快,紅色率達75%以上,當年個體生長為175-25Og,大者470g。紅尼羅魚雖長速稍慢,但抗逆性強,病害少。 2、花鯛:從臺灣引入,體型與尼羅羅非魚相近,體色有大紅、橙紅、橘紅、紅黑相間、灰色等,體色變異大,但生長較紅尼羅魚快,個體大,20世紀90年代初曾吸引生產者養(yǎng)殖,并被一些制種單位引進作為進一步選育的原種,但花鯛后代體色分離率高,需進行提純選育。 3、彩虹鯛:是近幾年在多個紅羅非魚品系中定向選育而成的體型象奧尼羅非魚,體色粉紅或橘紅的紅羅非魚,主要由臺灣和福建一些制種單位選育,經提純選育的紅羅非紅色率達96%以上,有頭小、背高、體厚的特點,對比長速快、個體大,初次成熟個體350g以上。但幼苗養(yǎng)成約有10%-15%的變色率。 4、星洲紅魚:是從東南亞品系選育的紅羅非魚,體型象尼羅羅非魚或奧尼羅非魚,背高,鱗片大而透明,體色粉
紅或橘紅,紅色率達99%以上,且后代體色分離車少,冬季低溫季節(jié)成魚或有變灰現(xiàn)象,但水溫回升經一段時間養(yǎng)殖可逆變?yōu)榧t色。該魚在紅羅非魚中長速快,個體大,當年魚苗可長至500g以上,性成熟個體達350g,且腹膜白、肉質特別鮮嫩,是值得推廣的優(yōu)良養(yǎng)殖品種。 三、紅羅非魚養(yǎng)殖要點 紅羅非魚適應能力強,飼料易解決,群體產量高,很適合池塘主養(yǎng)、混養(yǎng)、網箱和流水池高密度養(yǎng)殖。主養(yǎng)塘畝產可達1000 kg以上,小網箱養(yǎng)殖單產可達100kg/立方米以上。 1、養(yǎng)殖條件 紅羅非魚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強,不論新、舊、深、淺的池塘均可養(yǎng)殖,高產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鹽度0-20‰,排灌方便,面積4-10畝,水深1.3-2.5畝。并配備1-2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 2、苗種放養(yǎng)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wěn)定在18℃以上時便開始放養(yǎng)冬苗,清塘消毒過5-7天后開始放養(yǎng)紅羅非魚魚種。池塘主養(yǎng)一般每畝放養(yǎng)紅羅非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yǎng)鰱鳙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流水養(yǎng)殖可畝放5000-10000尾;與其它魚混養(yǎng)時可畝放200-500尾;網箱養(yǎng)殖一般放養(yǎng)150-350尾/立方米,為減少雌魚產仔對餌料的損耗,提高生長率,好放養(yǎng)全雄性的紅羅非魚苗種,也可混養(yǎng)適量的個
體比紅羅非魚種小的斑鱧、加州鱸等肉食性魚的魚種進行控制。放養(yǎng)時用3%的食鹽水浸種處理,使傷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飼喂管理 紅羅非魚可攝食各種商品飼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餌料,主養(yǎng)應投喂全價的羅非魚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較合適;按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魚體重的3%一5%計算,每日分兩次投喂,并根據(jù)天氣、水質及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4、水質管理 高密度養(yǎng)魚過程中魚類糞便和剩料易導致水質變壞,因此,要對魚塘采取適當?shù)膿Q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進行調節(jié),使水質保持淡褐色或油綠色,透明度20-25cm。可每畝用15-20kg的生石灰兌水全塘潑灑,每月1-2次調節(jié)塘水pH至微堿性。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改善池塘微生物結構,控制池塘有害物質,改善水質,防病效果較好。 5、魚病防治 紅羅非魚抗病力強,正常養(yǎng)殖管理情況下很少得病,但在養(yǎng)殖條件不好時也會發(fā)病死亡,影響成活率。受凍或運輸、網捕后受傷易引發(fā)水霉病,應盡可能避免。高溫季節(jié)主要病為嗜水性單胞菌引起的敗血癥,該病主要是養(yǎng)殖水質變壞、低氧、飼喂不善等應激因素導致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該
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進行治療,用量為每100kg魚每天用藥3-6g拌料投喂,連喂5天。防治魚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水質,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關鍵。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