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鳳簪現(xiàn)金交易在哪里
服務項目 |
私下交易,展覽,展銷,拍賣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展出城市 |
澳門 澳門 |
展會場館 |
旅游塔 |
展會類型 |
國外展 |
展會周期 |
一年兩屆 |
協(xié)辦單位 |
廣東溯雅展覽有限公司 |
預計展覽面積 |
平方米 |
上屆展商數(shù) |
家 |
上屆觀眾數(shù) |
人 |
佛山鳳簪現(xiàn)金交易在哪里?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重120克。這組鳳簪共2件,全器分件鑄造,再金焊而成。簪頭為鏤空金鳳,以累絲工藝細細堆疊出立體的腹、翅和尾,頭、頸以及簪尾系捶揲而成。金鳳站立在鏤空的飛云之上,平插于兩鬢,顯得雍容華貴。
明代的女性在婚后都要挽起發(fā)髻,她們可以根據不同喜好在發(fā)髻上插飾各種掛佩、發(fā)釵和發(fā)簪,雙股形的發(fā)簪稱為釵,單腳的叫簪。宋代以前,婦女多戴雙股釵,明代流行單腳花簪,它的出現(xiàn)使婦女可以插戴更多的頭飾。成套的頭飾俗稱“頭面”,其名目、位置、安插方式各有講究。明朝女性佩戴的頭面一般由挑心、分心、鬢釵和各式小簪組成。
梁莊王墓出土的頭面有25件之多,依照簪尾插入的方向可分為直插式、平插式和倒插式。這組鳳簪共有2件,全器分件鑄造,再金焊而成。簪頭為鏤空金鳳,以累絲工藝細細堆疊出立體的腹部、翅膀和尾部,頭部、頸部以及簪尾系捶揲而成。金鳳站立在一朵鏤空的飛云之上,顯得雍容華貴。使用時以平行方法插戴于兩鬢。
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梁莊王,原名朱瞻垍(1411-1441),是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第九個兒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來到封地湖廣安陸州(今湖北省鐘祥市)。前任王妃去世后,梁王于宣德八年(1433年)迎娶妃子魏氏(1413-1451),魏妃來自湖北襄陽的一個平民家庭,王子與她十分恩愛,即使沒有子嗣,也不再納妃。正統(tǒng)六年(1441年)梁王薨,享年30歲,謚號為“莊”,葬在封地內。悲痛欲絕的魏妃愿以身殉葬,皇帝勸慰她繼續(xù)撫養(yǎng)王子的2名幼女。十年后,魏妃也離開了人世,為了遵從她的遺愿,工匠們撞破梁莊王的墓門,將這對夫妻合葬一處。2001年梁莊王墓的發(fā)掘,讓這段深情再次打動了世人。
梁莊王生活在明朝永樂、宣德、正統(tǒng)年間,這一時期,明朝派鄭和前后七次出使西洋列國(1405-1433年),擴大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墓中許多名貴寶石和黃金皆購自西洋,見證了鄭和時代的輝煌。另有銀器、玉器及首飾、佩飾、冠飾、腰帶和佛教密宗法器,均是明代早期金玉工藝的代表作品,具有深遠的學術和藝術價值。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