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量飲用冰水危害
大量飲用冰水雖然會帶來暫時性的舒適,瞬間降低體內(nèi)溫度,但同時也會導致排汗毛孔收縮,毛孔排汗減少,使機體散熱困難,反而積熱,極易引發(fā)重度中暑,另外冰水一般要比腸胃內(nèi)溫度低二十度到三十度,如果一下子吃讓大量冷飲進入腹中,很容易對胃產(chǎn)生非常大的刺激,從而引起血管收縮、黏膜缺血,降低胃內(nèi)很酶的活性,同時也會減弱胃腸消化功能和殺菌力,造成痙攣性疼痛,甚至導致腹痛、腹瀉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適當?shù)姆椒ㄊ嵌嗪刃┖倭葵}分的鹽水,以補充鹽分和水分的流失。
長期飲用冰水易導致胃病。
正確飲水方式
喝水過多、過少都不利于健康。一次飲水過多,大量水積聚在胃中沖淡胃液,導致胃腸的吸收能力減弱。而飲水過少,則不能令身體真正吸收、利用。
有些人沒有養(yǎng)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只有口渴了才想起來要喝水??诳?,實際上是體幾已經(jīng)嚴重缺水,人體很多器官可能已經(jīng)受到脫水的傷害,因此不要等到身體告訴你“缺水”了才喝。
劇烈運動后的喝水方法是,少量但多次飲水,忌一次集中大量飲水。
科學飲水:有些人一下喝兩三杯,隨后等四五個小時都不喝,或者白天不喝,晚上喝很多,這樣對身體都非常不好。特別是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更不能這樣喝
飯前飯后喝水要注意時間,飯前半小時或者十五分鐘可以喝水,水分會被吸收,轉(zhuǎn)變?yōu)樯眢w內(nèi)的所需液體,會有利于食物的消化;飯后不宜立刻大量水飲水,可飯后半個小時后適當進水,這樣不至于沖淡胃液,有利身體的腸道消化。
溫水相對于冰水更容易讓身體接受。身體不再需要額外的反應即可吸收,因此更有利身體的吸收利用,解渴。
鐘南山:干凈的水和食物,是健康的條件。加強飲水普及教育,倡導科學健康飲水刻不容緩。
“全球因飲用不衛(wèi)生的水而死亡的人數(shù)超過了包括戰(zhàn)爭在內(nèi)等一切暴力形式的死亡人數(shù)總和?!?br />
——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10年世界水日致辭
如果兒童不愛喝水,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心理開導,要讓孩子認識到喝水的好處,比如喝水以后會增加體質(zhì),少感冒、少生病。讓其知道這種情況,孩子慢慢就會接受,尤其適合于年齡較大也能接受。2、適當水中加入調(diào)味品,白開水中加維生素C片,喝水的口味比較好,孩子就容易接受。3、可以通過補充水果果汁等其他的方式來增加水分的攝入量,適合孩子年齡比較小,切不可用飲料代替果汁。4通過補充水果等其他含水量比較高的食物,也能有效補充孩子體內(nèi)的水分,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繼美國巴特曼博士《水是好的藥》一書后,喝水的重要性可謂深入人心,就連廣告語都變成了:“好肌膚,每天要喝8杯水……”但是,美國國家科學院一項報告卻打破了這個“8杯水”定論。這項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報告稱,在全球氣溫變暖的情況下,經(jīng)常補充水分,才能 保持健康(健康食品)。另一項報告則認為,19歲至30歲的女性每天平均要喝11杯水,男性要喝15杯水。這一說法攪起許多人心中的疑慮,水到底該怎么喝?喝多少才算夠?
11杯說法聳人聽聞
有表示了不同意見,認為每天11杯水純屬無稽之談。水的需求量視每個人所處環(huán)境(溫度、濕度)、健康情況及食物攝取量等而定,沒有一個 確定的標準值。目前,仍無確切證據(jù)表明,人體對水的需要量與氣溫升高有關。如果按照本文開頭的說法,我們每天要多攝取1/3的水,有可能不僅對健康無益、 反而有害。如果盲目補水,甚至會使人出現(xiàn)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痙攣、昏迷等“水中毒”癥狀。
那么,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才算適量?一般而言,人體每天通過尿液、流汗或皮膚蒸發(fā)等流失的水分,大約是1800―2000毫升,因而人們一直認 為,每天需要補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這2000毫升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獲得,我們每天吃的各種食物內(nèi)含有很多水分,應該一并算進去。
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毫升水分,我們每天只要再喝1500毫升水,也就足夠了。總原則是:一天不能少于500毫升,但也不要超過3000毫升。痛風、腎結(jié)石患者等需要多補充水分的人,應遵照醫(yī)生的建議。
把水煮沸就是好的滅菌方法
大多數(shù)細菌的適宜溫度都低于85℃,牛奶行業(yè)常用巴氏消毒法有兩種,一種是62~65℃保持30分鐘,另一種則是90℃保持30秒,都能很好地殺滅牛奶中的細菌而保持牛奶營養(yǎng)。日常生活把水燒開也是同樣的道理,滅菌。
所以飲水機國家要求低溫度8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