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與氧作用,長久暴露在空氣中,和空氣中的硫化氫化合,表面變成黑色,形成黑色的硫化銀。常溫下,鹵素能與銀緩慢地化合,生成鹵化銀。銀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和堿發(fā)生反應,但能與氧化性較強的酸(濃硝酸和濃鹽酸)作用。銀不會對人的身體產生毒性,但長期接觸銀金屬和銀化合物會導致銀質沉著癥。
導電銀漿由導電性填料(導電性好的是銀粉和銅粉)、黏合劑、溶劑及添加劑組成,印刷于導電承印物上,使之具有傳導電流和排除積累靜電荷能力,一般是印在塑料、玻璃、陶瓷或紙板等非導電承印物上以增加其導電性能,減小導電接觸電阻而不發(fā)熱,也可用于電器設備的連接接頭(涂一點導電漿)處,以增加此處的電導能力。 銀漿分類: ①PET為基材的薄膜開關和柔性電路板用低溫銀漿; ②單板陶瓷電容器用漿料; ③壓敏電阻和熱敏電阻用銀漿; ④壓電陶瓷用銀漿; ⑤碳膜電位器用銀電極漿料。
導電漿也叫導電膏,高壓設備的開關及刀閘經常用到,國產的產品有一些不是銀粉,而是鋁粉,導電性能就不如銀粉的導電膏。銀漿的印刷方法很廣,如絲網印刷、凸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平板印刷等均可采用??筛鶕ず竦囊蠖x用不同的印刷方法、膜厚不同則電阻、阻焊性及耐摩擦性等亦各異。這種銀漿有厚膜色漿和樹脂型兩種。前者是以玻璃料為黏合劑的高溫燒成型,后者是以合成樹脂為黏合劑的低溫干燥或輻射(UV、EB)固化型的絲網銀漿。
銀漿的質量好壞決定了銀漿回收的價格,那么如何來分辨銀漿的好壞呢? 1、 容劑判斷法: 通過氣味來判斷導電銀漿中溶劑成份,以便于分析其與漆料的相溶性。一般來說芳烴和脂類溶劑對導電銀漿比較合適,不會使導電銀漿的特性受到損害。 2、 杯溶觀測法: 此方法主要是觀測導電銀漿的分散情況與純度。將一定數量的導電銀漿10-15克,放入玻璃口杯中,在加入一定量的溶劑(甲苯或二甲苯),浸泡2小時后,輕輕搖動口杯,讓導電銀漿完全浸潤并分散于溶劑當中,將口杯傾斜觀察口杯底部,其底部內全部掛滿導電銀漿,無空白劃痕者為正常。 如果內壁底部出現空白劃痕,則說明此導電銀漿產品中含有大顆粒的雜質或導電鱗片有嚴重的撓曲,甚至有未分散的團塊顆粒,如果繼續(xù)浸泡10小時以上,還不能團塊溶開 ,則說明此產品已經干結,無法正常使用。需用細篩網將團塊慮出后再用。浮型導電銀漿,還應該觀察其情況,以判斷漂浮值的大小。 3、 噴板對比法 : 取適量導電銀漿經與載體均勻混合分散后,在與樣板相同的底材上噴涂,待涂層完全干燥后與樣板進行對比,以觀測噴板與樣板的粒徑、顏色、明度、金屬質感及表面平滑度是否與樣板一致。再用過昂則以和色度儀,檢測L、A、B值各項數值的差距大小。后確定該導電銀漿產品的涂覆效果是否與樣板一致。
廢舊塑料利用企業(yè)迫切需要率、低本錢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跟著礦產資源與回收銀漿的此消彼長,銀漿回收工業(yè)為全球提供的原料,將成為與制造業(yè)并駕齊驅的支柱工業(yè)。符合清潔化、減量化、節(jié)約化、輪回化要求,要具備一定基礎和良好的發(fā)展遠景,在行業(yè)內起到作用,要攙扶科技含量高、環(huán)境代價小的項目。 目前仍有很多銀漿回收價格利用企業(yè)處于家庭小作坊狀態(tài),技術匱乏、裝備落后、缺乏環(huán)保舉措措施和許可,不僅無法充分拆解、利用資源,同時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銀微粒的大小與銀漿的導電性能有關。在相同的體積下,微粒大,微粒間的接觸幾率偏低,并留有較大的空間,被非導體的樹脂所占據,從而對導體微粒形成阻隔,導電性能下降。反之,細小微粒的接觸幾率提高,導電性能得到改善。微粒的大小對導電性的影響,從上述情況來看,只是一種相對的關系。由于受加工條件和絲網印刷方式的影響,既要滿足微粒順利通過絲網的網孔,又要符合銀微粒加工的條件,一般粒度能控制在3~5μm 已是很好,這樣的粒度僅相當于250目普通絲網網徑的1/10~1/5,能使導電微粒順利通過網孔,密集地沉積在承印物上,構成飽滿的導電圖形。
電子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加上、勞動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大陸已成為世界電子元器件的主要制造基地之一,其銀粉和銀漿的用量也將不斷增加。銀粉、銀漿作為一個有發(fā)展前景的產業(yè),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關鍵在于誰能網羅人才、投入更多資金,建立國際的生產環(huán)境、裝備水平。銀幾乎是為電子工業(yè)而生的,從銀的存量和儲量而言,并不存在供需方面的嚴重問題和資源的和緊迫性。從銀的本征特性而言要以賤金屬取替還存在很高的技術難度,還有成本問題。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電子、電氣方面的應用仍是銀重要的消耗方面。
光伏銀漿中正面銀漿要求背面銀漿,是目前主導產品。我們以正面銀漿為例,對銀漿的生產技術進行介紹。正面銀漿集金屬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納米科學于一身,其制備涉及到低熔點玻璃制備技術、漿料加工技術、流變學、細線印刷、高溫燒結等諸多領域,具有一定的門檻,其中技術難點又主要在配方和生產工藝兩個方面。
光伏銀漿的生產流程主要包括配料、混合攪拌、研磨、過濾和檢測五道工序,其中研磨是核心工序,需要根據配方對研磨過程的輥筒間隙、輥筒速度、研磨時間等關鍵參數進行設定??傮w來看,正面銀漿的制備過程中,除了對原材料品質、選型要求較高外,漿料的配料方案、制作工藝、量產穩(wěn)定性需經過長期的研發(fā)攻關、持續(xù)優(yōu)化,以確定適用于不同下游產品的優(yōu)配方,從而達到預期的導電和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