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的樣式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或象征性的。幾何和曲線的抽象浮雕出現(xiàn)在了許多不同的文化中,比如古希臘,凱爾特人,墨西哥,維京人和伊斯蘭教的文化。 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希臘人,羅馬人,羅馬式和哥特式建筑以及歐洲雕塑大多是具象的。浮雕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裝飾藝術和敘事中,浮雕用各種材料雕刻而成,比如石頭、象牙、金屬、木材和蠟等。
浮雕往往比立雕塑更為普遍,原因如下:,節(jié)省資源,浮雕比雕塑所描繪的主題范圍要廣得多,更適合描繪復雜的主題,比如多人肖像、特別是戰(zhàn)爭里各種人物的形態(tài)等,例如,如果將戰(zhàn)斗場景雕刻成一團,將需要大量的空間和材料,浮雕則可以更輕松地渲染戰(zhàn)斗場景。其次,由于浮雕附著在其背景表面上,因此不會出現(xiàn)重量和物理平衡的問題,在雕像和其他立雕塑中,重量和平衡至關重要,浮雕則不用顧慮太多。 第三,由于浮雕直接雕刻在墻壁,門廊,天花板,地板和其他平坦表面上,因此非常適合建筑項目,它們可以提供裝飾和敘述功能。
深浮雕(High relief)通常是對雕塑對象進行更有深度的描繪,以更加立體的方式雕刻出來,視覺上就像脫離了后面的背景,這與淺浮雕不同,在淺浮雕中,所看到的元素被“壓扁”了。深浮雕使用與立雕塑基本相同的樣式和技術,并且在單個人物的情況下,其視覺效果與立雕像效果相同,在大型的紀念性雕塑和建筑中都采用了深浮雕這種雕刻技術。特別是古希臘雕塑中許多宏偉的人物浮雕中,大多數(shù)使用的是深浮雕。
在印度和東南亞的佛教和印度教藝術中,也可以找到高浮雕,雖然這種浮雕不如低浮雕和中浮雕那樣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