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早期作品少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后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書法起頓有致,蒼勁縱橫,散而有序,運古融今,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題款一般都是題寫一兩句詩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西昌勾迷王琦寫于珠山”、“西昌勾迷散人王琦寫于珠山陶陶齋”、“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于珠山客次”等。王琦題款中時而自稱“陶迷散人”,時而自稱“陶迷道人”,兩者非筆誤。
常見印款為:“西昌王琦”、“勾迷”、“陶迷畫印”、“陶陶齋”、“碧珍”、“王琦畫印”等。
575萬成交王琦 粉彩太白醉酒瓷板
2012年萬隆成交作品。此幅瓷板畫面為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受皇帝召見破譯番文,在他醉酒后由太監(jiān)攙扶進宮的情景,姿態(tài)生動感人,表現(xiàn)了詩人傲岸不屈的堅強形象。作品中三個人物的衣紋的處理由“飄飛斷逸”的線條組合而成人物的動態(tài),寥寥數(shù)筆就表達了人物的立體感,加上對人物臉部明暗烘托的渲染,以達到盡善盡美的藝術(shù)效果。此塊人物故事中堂瓷板從海外征集而來,為王琦作品中極為少見的尺幅碩大而又重工重彩之作,且保存實屬難得。
241萬成交王琦 粉彩“漁翁圖”瓷板
2008年崇源成交作品。
此件粉彩“漁翁圖”瓷板作者為“珠山八友”的八大名家王琦,落款為狂草“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寫于珠山雪峰古寺之南窗?!狈峦豸酥阉靥麜w,并有兩方其常用的印款“西昌王琦”、“匋齋”。1916年王琦赴上海參觀海上畫派畫展,接觸揚州八怪,尤喜歡黃慎的畫風。這件作品帶有濃烈的黃氏人物畫風格,是作者轉(zhuǎn)學黃氏之后的作品。用筆瀟灑奔放,姿態(tài)詼詭,形神兼?zhèn)?,別有趣味,是其典型的晚期人物畫風格。
民國時期,以景德鎮(zhèn)為代表的瓷器生產(chǎn)依然興盛,出現(xiàn)了一些特色的新品種,如淺絳彩瓷、新粉彩瓷等。特別是當時景德鎮(zhèn)以“珠山八友”為代表創(chuàng)作的粉彩瓷,將人文因素和創(chuàng)作個性引入工藝畫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藝術(shù)個性很強的作品,成為民國瓷器的一大亮點。
王琦善寫意人物、鄧碧珊工粉彩魚藻、徐仲南精于松竹、田鶴仙寫梅、王大凡專粉彩人物、汪野亭尤工于青綠山水、程意亭善畫山水花鳥、何許人構(gòu)畫雪景山水、畢伯濤擅翎毛花卉、劉雨岑的草蟲尤為一絕。
王琦為“珠山八友”,起初以捏面人為生,而后向鄧碧珊先生學畫瓷板肖像。以寫意人物畫為,其中黃慎對他的影響極深。
王琦先生的人物畫有中西合璧的韻味,大膽融合了乾隆粉彩和西洋畫技法,勾線用筆老辣,尤其中鋒用筆非常有特色,甚至較黃慎更有力度,畫作立體感強,而仿品缺少細膩感,明暗層次不足,人物神態(tài)表情僵硬,勾線生硬,筆力柔弱。
此外,王琦先生十分注重色彩的搭配,設(shè)色細膩,層次豐富,而仿品缺少陰陽層次變化,徒有形式,不得章法。
早期作品少見長篇題款,有時僅畫圖章。中年后作品題款較長,且以草書題記。
“珠山八友”的瓷畫鑒定,與古瓷的鑒定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它從瓷和畫兩個方面進行審定,缺一不可。
一、瓷的胎釉鑒定是區(qū)別新老瓷畫的主要依據(jù)。
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畫,大多畫在瓷板上,少數(shù)畫在瓷器上?!爸樯桨擞选币话愣歼x用瓷作畫,鑒別可從四方面觀察:
1、民國瓷的特征:胎質(zhì)細膩、釉面光潔,胎釉結(jié)合良好,硬度較高,瓷板平整,沒有翹曲,釉面無疵點。因現(xiàn)代瓷與民國瓷相比,這些特征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還要看下面三點。
2、民國瓷均為柴窯燒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現(xiàn)代瓷為氣窯或電窯燒制,釉面白而光亮。
3、民國瓷以手工制作,器形不很規(guī)正,原始痕跡較強,瓷板胎面有凹凸不平,上釉燒制后,側(cè)光看去,可見釉下凹凸反映在釉面上的波浪紋,現(xiàn)代瓷無此現(xiàn)象。
4、在放大鏡下觀察,民國瓷在胎釉之間有薄薄的氣泡層,現(xiàn)代瓷在釉面有氣泡。
對胎釉的鑒定,只要仔細觀察,反復比較,認真發(fā)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點,現(xiàn)在亦見有民國老瓷板的新仿作,這些瓷板是民國遺 留下來的,大多不符合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較差,比較容易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