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首飾是指以黃金為主要原料制作的首飾。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比重為17.4,摩氏硬度為2.5。黃金首飾從其含金量上可分為和K金兩類。首飾的含金量在99%以上,高可達99.99%,故又有“九九金”、“十足金”、“赤金”之稱。K金首飾是在其黃金資料中加入了其它的金屬(如銀、銅金屬)制作而成的首飾,又稱為“開金”、“成色金”。
黃金首飾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時常以黃銅(銅、鋅合金)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黃銅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qū)分。鑒別真假黃金首飾:
1、比較硬度,硬度大的是假黃金。
2、在火焰上灼燒看有無變黑色,變黑的是假黃金。
3、浸入稀鹽酸中看有無氣泡,若有氣泡產生的是假黃金。
4、浸入硝酸銀溶液中看樣品表面有無銀白色物質,出現(xiàn)如果有則是假黃金。
物理性質:
1、硬度:柔軟、硬度低,用指甲能劃出淺痕,牙咬能留下牙印,成色高的黃金飾品比成色低的柔軟,含銅越多越硬,折彎法也能試驗硬度,柔軟,容易折彎,純度越低,越不易折彎。
2、測密度:黃金密度大。
化學性質:
1、放入稀酸里面,有氣泡冒出的是假的,因為假貨多摻有鋅,會與酸反應。
2、放在火上燒,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假金由于含有銅,在火烤下會被氧化成黑色的氧化銅。
3、加熱后放到乙醛溶液中,變紅的是黃銅(也就是假黃金)。
四招教你輕松識別銀飾品
足金:指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90,打“金”、“GOLD990”或“G990”標記。
千足金:指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99,打“千足金”,“GOLD999”或“G999”標記。
K金:一般指金含量從8K到24K的貴金屬首飾(1K=4.1666……%)。標記為24K、18K、9K或750(即金含量75%,也稱做18K)、583(金含量58.3%,相當于14K)等。
足白金: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90,打“足鉑”或“PT990”標記。
950白金: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50,打“鉑950”或“PT950”標記。
900白金: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00,打“鉑900”或“PT900”標記。
850白金:鉑含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850,打鉑850或“PT850”標記。
鉑金類首飾中的其它物質主要是其同族元素鈀(Pb),如PT900表示含鉑90%,含鈀10%,依次類推。白金首飾中鉑含量一般不少于85%。
白銀首飾的成色記也用銀含量的千分數(shù)表示。
足銀:含銀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90,打“足銀”標記或按實際含量打標記。
925銀:含銀量千分數(shù)不小于925,打“銀925”或“S925”標記。
包金:將金箔包在銀、銅等金屬材料的表面,要求金箔成色不低于10K,重量不低于材料總重的1/20,常用KF表示。
鍛壓金:本質上隸屬于包金,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把金箔鍛壓在其它金屬首飾毛坯表面上。金箔的成色要求大于10K,其中鍛壓的K金總量不得低于成品的5%,其標記為“GF”或“KGF”,鍛壓金表面硬度強,耐磨度高,不易失去黃金質感。
如果你不方便到珠寶店進行測量,可以借身邊朋友的玉鐲或金屬玉鐲試戴測量。因為身邊朋友的玉鐲數(shù)量有限,可能不一定適合與你,這時你需要酌情加減玉鐲的內經(jīng)尺寸。與此同時,在摘取朋友的玉鐲時應當小心,以免摔壞朋友的玉鐲。摘取或重新戴上時需要做前期手掌外圍的按摩,以免傷及筋骨。摘取或重新戴上時好涂上洗潔精,這樣可以減少摩擦。貴妃鐲的圈口于圓形手鐲的不同,一段為小內徑,一段為大內勁,在測量時一般以大內徑為準。直徑為58cm的圓形手鐲合適您,那么貴妃鐲大內徑為58cm的貴妃鐲就一定適合您。參考以上手鐲尺寸的測量方法,希望可以幫助你在選購翡翠手鐲時選到適合自己的手鐲。翡翠手鐲應該戴哪只手,這也很有講究。手鐲不能干手佩戴,那樣等你濕手的時候不小心一甩鐲子就很容易脫落。每個人都是手掌的寬度大于手腕的寬度,所以戴手鐲的時候,尤其次佩戴的人,會感覺比較疼痛,經(jīng)常佩戴的人,一般比較有經(jīng)驗,取戴的話,都比較容易。這需要慢慢磨合。1、一般情況下,先要把手掌潤滑一下,可以用肥皂泡沫,洗手液,洗潔精,護手霜等,越光滑的東西越好。然后把手掌縮緊,手腕向上垂直,把手鐲套進去,慢慢旋轉手鐲,呈螺旋力度往上用力,不停的旋轉,是為了不讓肉擠到一塊。必要的時候,找旁邊的人幫忙用力。當卡到粗的地方時,可以一邊慢慢用力,然后再推另一邊。3、另一種方法,當手掌潤滑之后,可以先戴進去四個手指,戴到底部,然后再伸進大拇指,這一種方法比較適合貴妃手鐲,當然圓手鐲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