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正常抽枝發(fā)芽后出現(xiàn)回縮:這種情況就是后勁不足導致。比如根系少或沒生根,體內養(yǎng)分維持抽枝發(fā)芽,后續(xù)補充較少或沒有補充,就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解決方法:及時使用催芽抽枝插瓶+吊針輸液,根部促根,控水,進行搶救。
紅梅播種種植時選擇20年生、健康的紅梅樹的種子,在熱水中浸泡4個小時栽進行播種,播種時要保持種子之間的間距在30厘米,播種完成后要澆水,蓋上塑料膜保濕。紅梅的養(yǎng)護需要注意定期松土、除草、修枝,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紅梅的種植是采用播種種子的方法進行種植的。收集種子應該選擇20年生、無病蟲害的紅梅樹種子。
收集好的種子先放在2%的堿水水中揉搓一下,再用清水沖洗晾干。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熱水中浸泡3~4個小時,利于更好地發(fā)芽。播種時將種子均勻灑在濕潤的沙質土壤中,種子播種之間的間距為30厘米,蓋上一層厚度為1厘米的土壤,土壤表面插幾個洞。澆一次水,水要澆透,然后蓋上一層薄薄的塑料膜保濕。
紅梅插后搭塑料小棚。一般立冬前已生根,第2年春季再移栽到苗床上。嫁接:多采用靠接和腹接的方法,一般用2年生的側柏或檜柏實生苗作砧木,1年生紅梅的枝梢作接穗,多在4月進行。接活后的苗木于翌年4月再將砧木的樹冠剪掉。栽培及造型技術:露地栽植應在早春土壤解凍后進行,小苗移栽需用泥漿沾根,大苗移栽需帶土球。
紅梅移栽前修枝紅梅樹冠飽滿,枝繁葉茂,為了減少新移植紅梅的蒸騰,減少水分的散失,確保紅梅移植成活率,我們在栽植之定要在時間修剪一些多余的枝條。對紅梅進行修枝摘葉處理。修枝摘葉可減少水分蒸發(fā),緩解受傷根系供水壓力。修枝應修掉內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摘葉以摘光枝條葉片量的1/3為宜,否則會降低蒸騰拉力,造成根系吸水困難。樹體上運輸、吊裝、修剪造成的傷口,應及時使用“好貴田-樹衣”,防止傷口感染和水分蒸發(fā)。
養(yǎng)護管理技術養(yǎng)護時,注意保持地上部分濕潤,樹體地上部分(特別是葉面)因蒸騰作用而易失水,及時噴水保濕,可采用高壓水槍噴霧,效果較好。尤其要把控澆水量及頻率。若土壤含水量過大,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抑制根系的呼吸,對發(fā)根不利,新移栽大樹根系受損,吸水功能弱,因此不可澆水過多,只要保持土壤適當濕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