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閩楠人工林的途徑:一是營造混交林:一般采用株間、行間或行帶混交,伴生樹種選用杉木等早期生長快,庇蔭作用好的速生樹種,造林初期大都是伴生樹種生長旺盛,林冠處于上層,閩楠生長慢,林冠雖處于下層,但生長發(fā)育正常,此后逐漸伐除生樹種,即可以短養(yǎng)長,同時達到培育閩楠的目的。尤溪經(jīng)營林場1976年造的楠杉混交林,從造林后第7年開始,逐步間伐杉木直至全部伐除,增加收入又可發(fā)展珍貴樹種閩楠,這種方法有以杉養(yǎng)楠、以杉促楠、以杉保楠的作用。3種不同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以2楠1杉株間混交,閩楠生長好。同時楠杉混交林有較強的抗蟲害能力,石路試驗區(qū)發(fā)生鱗毛葉甲蟲危害,啃食嫩梢,使頂梢枯黃,嚴重危害閩楠生長。在同一坡面上調(diào)查,閩楠純林被害株數(shù)達95%,而楠杉混交林中的閩楠被害株數(shù)僅5%。
閩楠是國家Ⅱ級保護的瀕危植物,為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素以材質(zhì)優(yōu)良而于國內(nèi)外。由于天然閩楠生長緩慢、且遭受嚴重破壞,因而進行人工育苗造林,對保護好閩楠資源具有重要意義。對江西省分布的5個閩楠種源在廣昌進行了育苗試驗。結(jié)果表明,龍南、上猶、吉安3個南部種源苗高生長量比北部廬山種源和西南部宜豐種源大50%。為使閩楠各種源苗木安全越冬,認為7月份以后不宜施肥。
閩楠分布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所在氣候溫暖濕潤,春季多雨,年平均濕17-21℃,1月平均溫5-11℃,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土壤為紅壤或黃壤。為耐陰性樹種,根系深,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閩楠在天然林中初期生長緩慢,60-70年生以后達生長旺盛期,在不過分蔭蔽的林分中,幼苗功樹常可見到,天然更新能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