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與和田玉的鑒別:
1、兩者的成分不一樣,雖然和田玉白玉與羊脂的成分都是透閃石,但是由于透閃石含量的不同導(dǎo)致玉質(zhì)有一定的差別。羊脂玉的透閃石高達(dá)99%,但是白玉透閃石相對于羊脂玉的就比較低,所以質(zhì)地比不上羊脂玉純凈。
2、兩者的顏色有差別,和田玉白玉與羊脂玉的顏色雖然都是白色,但是羊脂玉的白色并非是純白色,它是呈泛米黃色。在燈光的照射下具有凝脂感覺,就像是透著粉白色一樣,和田白玉的白度不及羊脂玉,光潤度也不及羊脂玉好。
3、兩者的水頭不一,水頭就是指玉的透明度,和田白玉是呈半透明狀,而羊脂白玉的透明度明顯要比白玉好很多,隨頭也好比和田白玉好。
兩者的鑒別:
玉石通過日光燈的觀察,羊脂白玉在日光燈下是純白半透明狀,為何會是半透明狀,因為羊脂玉在日光燈的照射下會有粉粉的霧感。而普通的和田玉白玉雖然也是半透明,但是沒有羊脂玉的霧感。
羊脂玉在燈光下觀察時是純白色的,沒有一絲的淡黃色并且毫無雜質(zhì),而普通的和田玉白玉雖然就表面來看與羊脂玉的白色沒什么不同,但是在日光燈下的和田玉白玉會有深淺不一的淡黃色或者暗黃。
和田玉
,其中的顏色是十分關(guān)鍵的,它不僅是玉質(zhì)的重要標(biāo)志,而且附含于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古人可能受五行說的影響,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東方為青,西方為白,南方為赤,北方為黑,中央為黃。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它為間色。從而將玉也分為五色。
王逸《玉論》中載玉之色為:"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這是說,玉有白、青、黑、赤、黃五色,而常見為青色、白色。
古人對玉色說法不盡相同,經(jīng)我們調(diào)查和闐玉實(shí)際上只有白、青、墨、黃四色。另外,在昆侖山的某些地區(qū)和阿爾金山地區(qū)還產(chǎn)碧玉,也為軟玉,成因與超基性巖有關(guān),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瑪納斯碧玉相似,但也可以歸于和闐玉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