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歲月的流逝,自然的損壞、蟲咬,人為因素等,再加上鈔版只在清朝末年時比較盛行,到1911年以后,就逐步改成鈔(兩面印的),鈔版留下來的不多,使得鈔版很有保存價值和收藏價值。
古代鈔版多用黃楊木和梨木雕刻,一般的民間老板鈔版一面有字兒,如本號圖章騎封,筆跡不對不準(zhǔn)發(fā)錢,“認(rèn)票不認(rèn)人,偽造者斬,告捕者賞”等。 中框內(nèi)有極細(xì)小的字和圖案,四框圖案多取材于古典小說片段和儒家文字,這些文字圖案既有美觀的裝飾作用,又有防偽作用。私鈔的四周都有花邊,花邊是按著宋代交子演變過來的,大小基本上都有尺寸,上邊是商號的名稱,還印有發(fā)行的年月日,流通的數(shù)量,年月日(年月日是簽字畫押的),編號,和蓋上財神章,蓋商號的章。
紙幣品相是指紙幣表面保有的完好程度。不同品相的紙幣其收藏價值是不一樣的。
收藏紙幣一定要注意紙幣的品相,因為紙幣的品相與價格有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紙幣的品相主要有以下五類:
(1)全新品,俗稱挺版,此種紙幣沒有參加過流通,而且保存完好,無任何折痕,皺紋和褪色,保持原印鈔廠油墨光澤,紙身清潔,硬挺,四角尖銳,此種紙幣價格定為。
(2)極美品,此種紙幣參加過短暫流通,多只有有三道輕微的折痕或有一道較明顯折痕,紙面干凈,顏色明亮,四角可能有鈍,此種紙幣價格約為“全新品”價格50%到80%。市場上有一些不法分子,為了使此種紙幣賣個好價,他們將此種紙幣用熨斗熨過,四角用裁紙刀略裁去一點(diǎn),使幣邊挺直,四角尖銳,看上去好似“全新品”而價值卻比全新幣略便宜。市場上第二套3元券就有此種情況。所以購買紙幣好用尺量一下紙幣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以免上當(dāng)受騙。
(3)上品,此種紙幣因參加流通時間較長,所以可能有多道折痕及污跡(不超過10處),幣邊也不齊,但無裂痕,紙身也較硬,顏色也較明亮,此種紙幣價格約為“全新品”的40%左右。
(4)中品,此種紙幣因經(jīng)過長期流通,幣面有多道折痕及皺紋,幣面輕微破裂,但中央無洞,幣面色彩暗和褪色,并有臟污,幣身軟弱無力,但整體來講,此種幣看上去不十分難看。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全新品”的20%左右。
(5)下品,紙幣經(jīng)過長時間流通,幣面有無數(shù)折痕及皺紋,幣邊有口,四角圓鈍,中央有洞,幣面污跡并褪色,看上去破舊骯臟,但整張紙幣保持完整無缺。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全新品”的12%左右。
(6)下下品,紙幣參加流通的時間非常長,幣面缺失,但缺失面積不超過整張紙幣的20%,其余同“下品”,此種紙幣的價格約為“全新品”的4%左右。
定級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也受客觀因素影響,比如同一張紙幣鈔票,在不同的強(qiáng)弱光線下,從不同角度觀察,結(jié)果可能不一樣。為了方便于買賣雙方協(xié)調(diào),定級標(biāo)準(zhǔn)及各自的含義,應(yīng)盡量統(tǒng)一。
各國紙幣不同等級的價格制定,一般是經(jīng)評級成員提出評級價格,然后加以平均,取得一致意見,后定下來。有些圖案“奇特”的鈔票,事先并無估價,一旦出現(xiàn)在市場上,其價格由買賣雙方議定。
紙幣保存
1.防霉變。防止霉變的關(guān)鍵在于防潮,這在南方與沿海地區(qū)尤為重要,而防潮的關(guān)鍵是紙幣存放處的溫度與濕度。據(jù)有關(guān)分析,紙幣存放的佳室內(nèi)溫度是18℃—20℃,佳濕度是50%—60%。
2.防折污。對于全新紙幣在存放或欣賞時,好使用鑷子,不要直接用手摸、手捻、手拿。對于有輕度軟折的紙幣,平整地放在書中,壓上重物,幾天后就會平整。而有明顯硬折的紙幣,其票面一般較臟,可將其放人水中泡10至20分鐘,然后取出放于兩張吸水紙間用玻璃壓緊,干后皺跡即除。
3.防蟲蛀。避免蟲蛀的關(guān)鍵是保持紙幣的干燥與通風(fēng)。對于長期保存的紙幣應(yīng)定期翻閱,既可起到通風(fēng)作用,又能檢查紙幣是否有變化;對于被蟲蛀的紙幣要進(jìn)行及時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