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yī)療方面,人工巖場也可以應用在后健工作上透過特殊的巖塊排列組合,可以使病人從有趣的攀巖活動中,訓練固定的肌肉,而達到后健之療效,此種方式遠較枯燥的傳統(tǒng)復健訓練要好。在兒童體健方面,則運用在肌肉發(fā)展及手、眼、身體之協(xié)調(diào)訓練上。 [2]
天然巖壁是大自然在地殼運動時自然形成的懸崖峭壁,給人的真實感和挑戰(zhàn)性較強,可自行選擇攀巖的巖壁和攀巖路線及攀登地點,而且天然巖壁的路線變化豐富,如凸臺、凹窩、裂縫、仰角等,讓你體會“山到絕處我為峰”的感受!
室內(nèi)巖壁上布滿可以隨意改變位置的巖點。這些人工巖點形態(tài)和大小不等,初練者可以選擇大一些的巖點,而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可以選擇那些小巖點以增加難度,鍛煉臂力?;顒拥膸r點還可以改變攀登的路線,當然無論是選擇巖壁、巖點還是路線,“循序漸進”都不失為一種聰明的決策。作為攀巖愛好者,無論任何年齡,只要你仍然有面對艱難的勇氣,都可以嘗試不同難度的室內(nèi)攀巖運動。
攀巖館通常提供人工巖壁、攀巖繩、腰帶(可承受2噸重量);
一雙合腳、結實的攀巖鞋;
人員講解攀巖方法及技巧;
完備的安全措施;
健身器械、更衣室及浴室等設施
是施工方式簡單,成本低的巖場型式。只要遵照標準的技術規(guī)范在混凝土壁上鉆孔,打入膨脹錨樁再鎖上巖塊即可。但是如果高度升高,則相對增加施工困難度,那就不一定比較便宜。缺點是巖點只能向外凸出而無法向內(nèi)凹入,而且路線變化較少、較單調(diào)。更嚴重的是以國內(nèi)參差不齊的施工質(zhì)量而言 (以過去在建筑工地之經(jīng)驗,就曾目睹包商在灌漿之前將整捆的色拉油桶、保麗龍片放入大梁及壁面中),為施工及日后使用增加不少變量。為人詬病的是它無法完全模凝天然巖場的三度立體空間變化。也因此雖然這種形式的巖場在國內(nèi)的數(shù)量相當多,但是當一個攀巖者想要在提升自己的技術,或是選手要加強訓練時,再去找尋更合適的場地。
這種巖場是由單位巖板組合而成。制作合成巖板的基本材料是玻璃纖維補強多元酯。合成巖板大的優(yōu)點是除了有木質(zhì)合板巖場的優(yōu)點外,原先木合板的缺點都能一一克服;因為透過模塊化之簡單組合,無論是簡單或是變化復雜之設計,都可以如積木般組裝起來,加上本身材料特性,表面浮雕及粗造化處理,使得它無論觸感也好,模擬三度立體變化也好,都是世界上佳的巖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