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銀兩多以馬蹄形的元寶出現(xiàn),故亦稱為寶銀。經過熔鑄,又可分為大錠、中錠、小錠,通稱銀塊或銀錠此外還有碎銀。
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并且當時沒有類似銀行這樣的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一般朝代100 銀錠底面0個錢為一貫,等于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對比銀在工業(yè)方面的用途,銀在首飾的應用方面就少得多,就是說比較兩者之間的用銀,在飾品方面,銀飾品一般都會摻入一些其它的金屬成分,多數(shù)摻入雜質紅銅為主,而黃銅與白銅較少,主要是因為純銀較為柔軟,摻入適量的雜質紅銅以增加其硬度,比如s925得泰銀。